沉降观测桩

沉降观测桩

咨询电话:17367695737

微信图片_20240909164412 副本.jpg

图片规格是1500*200*200mm,带位移观测铁盖

沉降观测桩是一种用于监测物体沉降情况的装置,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:

作用

监测沉降变化:通过测量沉降观测桩的高程变化,获取被测物体(如建筑物、路基、桥梁等)在垂直方向上的沉降数据,判断其沉降趋势和程度1。

保障安全:及时发现沉降异常,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,避免因过度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破坏、建筑物倾斜甚至倒塌等安全事故的发生1。

指导施工和维护:在工程建设过程中,帮助施工人员了解地基的沉降情况,指导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的调整;在工程运营阶段,为维护和加固工作提供数据支持,确定维护部位和维护方案2。

布设位置1

建筑物:建筑物的四角、核心筒四角、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 10-20m 处或每隔 2-3 根柱基上;高低层建筑物、新旧建筑物、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;建筑物裂缝、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,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,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,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等。

道路桥梁:道路的高填方路段、软土路段、填挖交界处;桥梁的墩台、桥头引道等部位。

埋设要求

稳定性:观测桩应牢固地埋设在地基或结构物上,确保其在观测期间不会发生移动或晃动,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。如在路基中埋设时,要保证桩体周围的填土压实度符合要求,避免因填土不实导致桩体沉降或倾斜。

易于观测:观测桩的位置应便于观测人员进行测量操作,周围应无障碍物遮挡视线。同时,观测桩的顶部应设置平整、清晰的观测点,如半球形或有明显突出点的标志,以便于放置测量仪器。

耐久性:观测桩应采用耐腐蚀、耐磨损的材料制作,如钢筋混凝土、不锈钢等,以适应长期的室外环境和观测要求,防止因材料老化、损坏而影响观测效果。

观测方法

水准测量法:是最常用的方法,通过水准仪测量观测桩与基准点之间的高差变化,从而计算出观测桩的沉降量。

全站仪测量法:利用全站仪的三维坐标测量功能,测量观测桩的坐标变化,进而得到沉降信息。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复杂、观测点较多的情况。

观测周期1

施工期间:对于高层建筑,施工期间每增加 1-2 层观测一次;电视塔、烟囱等每增高 10-15m 观测一次。基础混凝土浇筑、回填土及结构安装等增加较大荷载前后应进行观测;基础周围大量积水、挖方、降水及暴雨后应观测;出现不均匀沉降时,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;施工期间因故暂停施工超过三个月,应在停工时及复工前进行观测。

竣工后: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,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 1mm 时,每三个月观测一次;连续二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 2mm 时,每六个月观测一次;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;交工前观测一次;交工后建设单位应每六个月观测一次,直至基本稳定(1mm/100d)为止。

遇到问题?请给我们留言

请填写您的电话号码,我们将回复您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