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泥位移观测桩规格为800*200*200mm,内置钢筋直径6mm4根,顶部带有直径10mm不锈钢十字测点。
水泥位移观测桩是一种用于监测结构物位移变化的装置,通常由混凝土制成,部分内部配有钢筋2。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:
分类3
按用途分类:可分为水平位移观测桩、垂直位移观测桩和综合位移观测桩。水平位移观测桩用于监测铁路线路或结构物的横向位移;垂直位移观测桩用于监测铁路线路或结构物的沉降或隆起;综合位移观测桩则可同时监测水平和垂直位移。
按监测对象分类:有线路位移观测桩、桥梁位移观测桩、隧道位移观测桩、路基位移观测桩、轨道位移观测桩、结构位移观测桩、边坡位移观测桩等。不同类型的观测桩安装在不同的位置,用于监测相应结构物的位移变化。
设置原则1
单元轨节:单元轨节按等距离设置位移观测桩,桩间距离不大于 500m。单元轨条长度大于 1200m 时,设置 7 对位移观测桩;长度不大于 1200m 时,设置 6 对位移观测桩。
单组道岔:岔区按每付道岔 5 对设置,在道岔前、道岔后、间隔铁或限位器、距离道岔前后 50m 处各设 1 对位移观测桩。
其他地段:长大隧道的隧道口,特大、大桥两端,钢轨伸缩调节器基本轨接头处和距离基本轨接头 100 - 150m 处应增设位移观测桩。
施工要点
确定位置: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,精确确定观测桩的位置,通常应设置在无缝线路的固定区段,且需均匀分布。
预埋基础:在确定的位置上挖掘预埋基础,深度一般不小于 1 米,形状通常是方形或圆形,以保证观测桩的稳定性。
安装观测桩:将预制的观测桩放入预埋基础中,调整至水平状态,然后用混凝土进行填充和固定。观测桩应保持垂直,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。
标记与标识:待混凝土干燥后,对观测桩进行标记和标识,包括桩号、里程等信息,以便后期观测使用。
维护管理
施工完成后,应定期对观测桩进行检查和维护,确保其正常工作。同时,按照规定的观测周期进行位移观测,并做好记录和分析工作。观测桩和基础要做好防水处理,防止地下水侵蚀;同时,要考虑防腐措施,避免环境因素对观测桩造成损害。